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师范--民法学-1

 为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华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将于即日起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小编将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案例内容、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设计四方面介绍每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文末还将展示该优秀案例的教学视频。希望通过系列优秀案例分享,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民法学-1


一、教师简介

商艳冬,男,讲师。文法学院法学专业教师。主讲民法学课程。主持省级市厅级教学科研项目多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为司法部中国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实施项目负责人。参与讲授的《法治之美》课程为校级一流课程。

二、课程简介

《民法学-1》课程是以是法学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讲授紧密贴合《民法典》的编纂,对《民法典》的重要条文、司法解释以及指导性案例进行系统介绍,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案例进行实务分析。内容涵盖民法总则编、物权编等两部分。授课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同时采用重大理论问题研讨、疑难案例分析、实例法律文书写作等方式鼓励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使学生理解民法典编纂中体现的民本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包括爱国、法治、富强、和谐、民主等),帮助学生强化对民法典编纂背后的价值认同。2.通过典型案例,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 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结合民法典各编的内容,探讨制定民法典的重要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2.通过对于我国编纂民法典这一的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法典从基本原则到制度规范、具体规则,通篇都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法典的精神内核,使民法典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集大成者,是我国民法典区别于西方民法典的重要标志,对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强化规则意识,维护公共秩序,促进人的全面法治,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的引出(2分钟)

课堂活动:

问题导入:世界范围内有多少部民法典?新中国历史上启动过几次民法典编纂,为何没有成功?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民法典,具有什么重要意义?民法典编纂与爱国、法治、富强、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什么内在关联?

(二)案例内容(10分钟)

1.案例形式:民法典颁行意义视频+讲授2.视频名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时长:9分3秒

视频下载来源:央视网新闻直播间

访问地址:

3.该案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及价值导向

1)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回应“爱国”核心价值观。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总结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仅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回应了“法治”核心价值观。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保障善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民法通过确立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民事总则制度,确立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分则制度,来调整各类民事关系。民法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编纂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回应“富强”核心价值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法治为基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受法治规则调整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中的法人制度,规范民事活动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调整各类财产关系的物权制度,调整各类交易关系的合同制度,保护和救济民事权益的侵权责任制度,都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规范和行为规则。同时,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一直秉持“民商合一”的传统,把许多商事法律规范纳入民法之中。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回应“和谐”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民事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民法典编纂过程充分贯彻民主立法思想,回应了“民主”核心价值观。如民法典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草案印发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部署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民法典草案工作,征求代表意见。同时,法制工作委员会还将草案印发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中央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法制工作委员会还在北京召开多个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民法典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三、分析讲解

(一)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讲的内容是民法概述,包括民法的概念、性质、历史发展。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是民法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内三次民法编纂运动,第一次是6世纪罗马法编纂,第二次是19世纪欧洲大陆民法典编纂,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我国民法通则,俄罗斯民法典为代表的民法编纂。本次我国编纂的民法典是20世纪初叶世界范围内标志性立法。

(二) 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通过设问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问题初步设计为:民法典是功能仅次与宪法的基本法,为何我国民法典编纂比较晚?民法典编纂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联系?2.通过央视新闻视频“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使学生更好认识民法典颁行的意义,小视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民法典意义的直观认知。3.课后作业,民法典编纂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条件。强化学生对于国家富强、法治昌盛的进一步认识。

四、案例设计

五、视频案例


感谢文法学院

商艳冬老师供稿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与您一路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